艺海
基本信息
曾用刊名:剧海;湖南戏剧
主办单位:湖南省艺术研究院;湖南艺术职业学院
出版周期:月刊
ISSN:1673-1611
CN:43-1208/J
出版地:湖南省长沙市
语种:中文
开本:16开
邮发代号:42-254
创刊时间:1951
出版信息
专辑名称:哲学与人文科学
专题名称:文史哲综合
评价信息
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1992年(第一版);
《艺海》(月刊)创刊于1958年,湖南省文化厅主管,湖南省艺术研究所、湖南艺术职业学院主办。全国首份大艺术期刊,涵盖戏剧、音乐、美术等诸种艺术门类。杂志创办于1958年,初名《湖南戏剧》,1985年更名为《剧海》,当时主要以服务舞台艺术为宗旨,1993年定名《艺海》后,开始转向各艺术门类。
《艺海》为田汉戏剧奖发起期刊之一,全国艺术类核心刊物、湖南省一级刊物、田汉戏剧奖优秀期刊,湖南省唯一艺术期刊,武汉大学核心期刊。
《艺海》主要栏目:华夏艺谭、新锐争鸣、梨园撷英、黄钟大吕、水墨丹青、翩跹舞韵、传媒论道、护花春泥、文化心旅、缤纷图影等。
联系方式:
投稿邮箱: 616677715@qq.com
地址:湖南长沙明星里2号(410005)
《艺海》杂志刊登文章范例:
目录
缤纷图影
花鼓戏《蔡坤山耕田》张滴洋;2
江楠作品江楠;75-78+170
湖南小演员喜获第二十三届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奖 169
华夏艺谭
1950、60年代田汉戏曲演剧述论 谢雍君;5-9
“一带一路”与上海戏剧学院实践案例 厉震林;10-12
中国古代“清”美学范畴之流变 周栋;12-14
新锐争鸣
评《人》论《穹》——观2019北京舞蹈双周国外现代舞作品有感 王继子;15-16
《开放夫妻》在中国的跨文化演绎蒯思远;17-18
湘剧《云阳壮歌》中的英雄主义陈浪;19-20
梨园撷英
话剧表演中的演员情感表达李垚;21-23
岳阳巴陵戏的传承现状谢丹;王铭敏;贾敏;蔡毅;24-27
老舍话剧艺术的创新性李媛;28-30
话剧表演中舞台行动的重要性李赛;31-33
关于地方戏曲舞台美术的思考和实践——谈衡州花鼓戏《喜盈门》《父亲》舞台美术创作体会 陈渝林;34-35
歌剧《陈家大屋》中“夏明”的人物形象塑造 罗汉;36-37
《桃花烟雨》演阿雀夏思娓;38-39
黄钟大吕
音乐剧《演艺船》的主题与特色周小勇;40-42
筝曲《秦桑曲》中的碗碗腔音乐元素范玉婵;42-49
音乐表演如何体现历史性和时代性的统一曹野川;50-51
演唱中准确把握角色的方式骆文湘;52-54
双簧管演奏中的颤音技术及其应用分析周俊;54-56
协奏曲对话原则的“二元性”转“一元性”——谈巴赫《意大利协奏曲》 资明伟;57-59
中国传统古琴斫制技艺探究王悦;王玉文;60-61
长笛演奏中民乐运用的技巧及音色分析邓力;62-63
翩跹舞韵
舞蹈编导基本能力与创新精神的提升辛旭;64-65
中国当代舞创作研究——以舞剧《正当年华》的创作为例(中) 张维;66-67
传播学视域下甘肃天水社火舞蹈的传播模式与功能周青;68-70
《祝融》的舞蹈结构和文化探析刘树明;70-72
水墨丹青
何绍基晚年书法作品赏析艾斌;73-74
延安时期版画中的新年画研究龚晓青;75-77
基于古村落的水彩画艺术——以福建桂峰村为例 张威;78-79
弗里达·卡洛绘画特点之探 权珂;杨友成;80-81
董其昌的禅学山水画风王薇瑄;82-83
宋人蔬果小品的艺术特色伍泳思;84-85
唐代墓俑雕塑艺术段春雪;马方艳;86-87
玩具造型在现代雕塑创作中的应用谢鑫;88-90
传媒论道
基于IP文化理论下的品牌形象设计——以“宴丁湘”为例 于琼;周亚兰;90-95
道教符箓中的文字设计高欣;96-98
新媒体视角下的动态海报设计于娴;99-100
当代艺术视角下中式扶手椅传统造型的重构周李宁;胡平;101-103
水墨元素在动画设计中的运用辛姝;104-106
爱·死亡·孤独——论电影《胭脂扣》中的多重叙事视角 王轶诺;106-108
界面图形化的视觉语言在家电产品造型设计中的应用曾莉;109-111
大工业时代下榫卯结构艺术的发展与传承王薇;112-114
新媒体环境下花瑶挑花的传承与传播肖玲;陈艳球;115-117
民间染织刺绣纹样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王雪芊;李芃;尹莉;118-119
植物仿生设计在家居产品设计中的运用范平平;任新宇;120-121
基于用户体验的移动应用儿童教育类APP设计 张婷;122-123
后现代语境中“英汉夹杂”现象的审美研究 张曦;124-125
美食节目主持人的人文关怀杨兵;126-127护花春泥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评价改革研究苏丹;128-129
论“精神助产术”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探索和实践 邓雅娟;130-132
基于开放式自主学习的艺术设计类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黄晓瑜;133-135
中国画专业素描课程教学的改革尝试——以太原理工大学艺术学院为例 吴玉文;136-138
文化心旅
彭泽板龙的制作工艺与文化特色张露;138-142
论洪洞水神庙壁画中植物图像的艺术风尚刘国芳;143-145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价值及艺术设计的共生——以广西地方戏邕剧脸谱艺术为例 白小丽;146-147
提高群众音乐文化创作水平的途径探索杨小强;148-150
辽宁满族童帽图案马腾;陈见东;150-152
人的美是社会美的核心李晓飞;153-155
作为治疗的原生艺术李顺利;156-157
“非遗”和“研学旅行”融合的现状与对策 冯显容;158-159
民间童谣现代图像转化的价值思考梁英;160-161
小学管乐社团的价值与管理策略李珑;162-163
澧水流域古城镇街巷公共空间中的环境行为研究——以白蚌口古镇为例 聂进;164-165
黔南牙舟美术陶考析:源流、延异与传承陈梅;166-168